四川安食云_中央厨房——切菜刀法技术规范
(一)刀工定义:刀工是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,运用各种刀法,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。
(二)刀工作用:①便于烹调,有利于菜肴的成熟入味;②便于食用,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;③便于丰富菜肴的品种;④便于美化菜肴的形态;⑤便于提高菜肴的质感。
(三)刀工原则:①适用烹调需要;②根据原料性质灵活下刀;③整齐划一,清爽利落;④合理使用原料,做到物尽其用;⑤符合卫生要求,力求保存营养。
(四)切菜姿势要求:
1、站立姿势:两脚自然站立,上身略倾向前,前胸要稍挺,不要弯腰曲背,目光注视两手,操作时身体与案板保持一定距离(10厘米左右)。
2、握刀姿势:右手握刀,部位适中,用刀时紧握刀柄,手腕灵活有力。
3、操作姿势:左手稳住物料,移动距离,掌握快慢,必须配合右手下刀的速度。两手紧密配合,操作节奏均匀。切菜时左手必须弯曲,手掌端与物料平行,利用中指第一关节抵住刀身,使刀下有目标,刀刃不能高过关节,以免伤手,下刀要准,不要里偏外移。
(五)刀工技术
刀工技术是指根据原料性质、菜肴品种以及烹调方法,采用相应的刀法,并能熟练地将原料切成大小、厚薄、长短一致的块、条、丁、片、丝、米以及各种花刀块等。
A、直刀法:是指刀与原料成直角的方法,直刀法可分为切、劈、剁。
1、推切:①刀与材料成垂直,由靠近持刀者的这一方向另一方推出。例:豆干、百叶等柔软而薄,形状小且有弹性的原料(如:块、丝)。②用力于菜刀后端,推切至最后。适用去骨的、有弹性的原料,如鸡、鸭、猪、牛、羊肉等(如:条、丁、丝、块、粒)。
2、拉切:①使菜刀与原料成垂直,由靠近持刀者的一方推至另一方。适用去骨有弹性材料,如鸡、鸭、猪、牛、羊肉等(如:条、丝、块)。②用力于菜刀前端、拉切到最后(同上)。
3、锯切:使菜刀与原料呈垂直,如拉锯般前推,再往后拉。
①适用软厚或硬、去骨有弹性的材料,如火腿等(薄片、块、粒)。
②适用膨松而易碎的材料,如面包等。
4、铡切:①右手握住刀柄,左手按住刀锋前端,将刀柄上提,压下刀尖,向下按切;②右手握住刀柄,左手握住刀锋前端,刀放在材料被切位置上,左右两手交互摇晃切下,又叫推拉切。适于有壳、小型面圆、易滑的材料。如螃蟹、带壳皮蛋、花椒等。
5、滚料切:是用左手固定材料,右手持刀,使原料与刀成直角,每切一次就旋转一次原料的切法。适用于切圆形或椭圆形的脆性原料。如萝卜、竹笋、长形茄子等(滚料块、厚片)。
6、劈分为:①直刀劈:首先看准劈切处,用力垂直劈下,
劈前高举手,左手按住原料,下刀时速将左手放开。适用于带骨或硬的材料,如鸡、鸭、鱼(段、块)。②跟刀劈:是指将刀刃贴紧材料预定劈切处,菜刀跟材料一起上下的刀法。适用于一刀不能劈断的带骨或坚硬材料。如猪脚、蹄子等。③拍刀法:是将刀刃紧贴于材料预定劈切的部位,右手握住刀柄,左手用力拍击刀背,然后切材料。适用于圆形、椭圆形、小型而易滑的材料。如鸡头、鸭头等(块状)。④斩剁:双手同时各握一刀,双刀保持一定距离,刀尖稍离,反复剁切。适用于无骨材料。如生姜、大蒜(茸末状)。
B、平刀法
平刀法是操作时刀与砧板成平行状态的刀法。可分为:平刀批、推刀批、拉刀批。
①平刀批:是平放刀身,使刀与砧板成平行,薄切时,只须一刀切成。重点是将菜刀前端贴砧板,刀后端稍抬高,调节薄片厚度,用左手按住材料时不得过于用力,只需固定材料不使移动即可。此刀法适用于豆腐、肉冻、猪血、鸡血等无骨柔软材料(如丝、丁、条的预备步骤)。②推刀批:推刀批一般用上批法,左手按住原料,右手持刀,将刀身放平,刀刃在原料右侧批进后立即向左前方推,直至批断原料,适用于脆性原料。如榨菜、土豆、冬笋等。③拉刀批:拉刀批一般用下批法,左手掌或手指按稳原料,右手放平刀身,刀刃与墩面保持一定的距离(以原料成形的厚薄为准),刀刃批进原料后立即向后拉,直至原料批断,适用于无骨韧性原料。如猪肉、鸡脯肉、鱼肉、猪肚等。
C、斜刀法
斜刀法也称坡刀法,也是片刀法的一种。操作进刀与原料或砧板成斜角,斜刀法还可分为正刀片和反刀片两种。①正刀片:操作时刀身倾斜,刀背向外,刀刃向里,刀与砧板成较小的锐角,片时刀由外向里移动。此法适用于无骨初性原料,如“腰片、鱼片、扇形鱼片”等。②反刀片:刀背朝里,刀刃向外,刀身略偏斜,刀片进原料由里向外移动。此法适用于脆性或易滑原料,如鱿鱼、莴笋等。
D、其它刀法:①拍:用刀的平面拍击原料,根据原料的不同和烹调需要,将原料拍松、拍平、拍酥。如葱、蒜、姜、大排等。②刮:用刀将原料上的脏物及毛茬刮掉。
E、剞刀法:将上述各种刀法进行混合使用,在原料表面纵横交错剞上花纹的刀法,经剞刀法加工的原料表面在成熟后可表现出各种形状。剞刀法有蓑衣刀法、柳叶刀法、十字花刀、松鼠花刀、葡萄花刀、麦穗花刀等。